EN CN

2018年智能制造国际高端论坛在汉成功召开

2019-04-17

2018年11月24至25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2018年智能制造国际高端论坛”在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中国工程院郭东明院士、中国工程院朱英富院士、中国工程院张金麟院士、中国工程院林忠钦院士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瑞典、德国、加拿大、土耳其、芬兰等9个国家的300余名中外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智能制造领域前沿技术和新一代智能制造强国发展战略,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次大会论坛开通网上直播,点击量达1.45万人次,参会代表与报告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热烈。

1

图1 2018年智能制造国际高端论坛会场全景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沈卫明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共同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 

2

图2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首先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致辞,向远到而来莅临会议的嘉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随着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政府、高校、企业以及行业组织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需要产学研的协同合作。在我国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浪潮中,如何将智能化与制造业进行更好的结合,产生更为优化和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和学者开始考虑的重要问题。他指出,作为高等院校,华中科技大学有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华中科技大学也一直在致力于将智能化与制造业进行有机地结合,为智能制造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3

图3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

本次论坛包含了九场特邀学术报告,中外专家分别针对智能制造各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沈卫明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等先后主持了四个专题研讨会。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带来了题为“Towar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周济院士针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智能制造的三个基本范式。他认为,新一代智能制造是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进行融合所产生的新方向,新一代智能制造将从根本上引领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未来的20年将是中国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IEEE主席、北京理工大学福田敏男教授以“Micro and Nano-robotic Fabrication and Manipulation: Toward Bio Automation and Control”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在报告中,福田敏男教授向我们展示了纳米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他指出,纳米机器人会在医疗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会造福人类社会。

JIM主编、美国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教授带来了题为“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efining Paradigms”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Andrew Kusiak教授针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解析了大数据、增强现实、网格计算、云制造以及增材制造等最新信息技术。他认为,先进制造和加工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跨学科,也将不断模糊计算科学的边界,但优化基本的制造加工过程也同样重要。

IJAMT主编、新加坡国立大学Andrew Y.C. Nee教授带来了题为“Curr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的专题报告。Andrew Y.C. Nee教授回顾了制造业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制造过程中的新兴研究领域和快速发展的技术。Andrew Y.C. Nee教授认为,先进的制造过程正朝着多学科的方向发展,其与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和信息通信等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围绕工业4.0所展开的研究正如火如荼,核心技术之间的融合发展将确保下一代智能制造技术顺利解决当前制造过程中的难题。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Bengt Lennartson教授的专题报告题目为“Robust and Intelligent Energy Optimization of Robot Systems”。Bengt Lennartson教授深入分析了机器人系统的节能与优化、以及现代化工厂。他表示机器人系统可以通过混合系统和Petri网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也可以通过OR/CP/AI集成的方法实现高效优化,他同时阐述了降低能耗与提高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他希望将来的工厂不仅能实现自动化生产,还能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可持续性。

RCIM主编、瑞典皇家理工学院Lihui Wang教授带来了题为“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Future Trends”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Lihui Wang教授回顾了制造业与人工智能(AI)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四个具体实例来展示智能制造的最新进展 。在他看来,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是推动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

英国考文垂大学Weidong Li教授以“Cyber Physical System and Big Data Analytics for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为题作了专题报告。针对制造过程中能源(如电能)的可持续性利用,Weidong Li教授以其领导的项目计划为例进行了具体描述。同时,Weidong Li教授分享了其所在课题组在可持续制造领域的研究进展,围绕信息物理系统与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提出采用“调度、监测、学习、再调度”的系统来优化制造过程,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David W. Rosen教授作了题为“Additive Manufacturing as a Key Enabler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的专题报告。针对增材制造在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地位,David W. Rosen教授阐述了智能制造的目的、增材制造的独特性和加工流程、增材制造对智能制造的贡献,以及产业链对增材制造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作了题为“Smar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Quality Control”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林忠钦院士阐述了提高中国制造水平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问题——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他认为,智能化就是生产智能化,包括工具智能化、过程智能化以及服务智能化。生产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极大的提升和改善,而智能机器能够进行自我的深度学习,拥有长期的知识循环周期,将有效提升制造的稳定性、高效和产品的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4

 图4 上排从左至右: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IEEE主席、北京理工大学福田敏男教授、JIM主编、美国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教授
中排从左至右:IJAMT主编、新加坡国立大学Andrew Y.C. Nee教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Bengt Lennartson教授、RCIM主编、瑞典皇家理工学院Lihui Wang教授
下排从左至右:英国考文垂大学Weidong Li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David W. Rosen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   

此外,国际智能制造联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将于明年五月份正式组建,目前已有来自16个国家53个机构加入筹委会。在11月24日晚,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学术委员会举行了筹备会议。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李培根院士、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参加了会议。筹备会议由郭东明院士主持。智能制造领域的著名专家福田敏男教授(IEEE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Andrew Kusiak教授(美国IOWA大学教授)、David W. Rosen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倪亦靖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专家出席了会议。

5

图5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学术委员会筹备会议

11月25日上午,在希尔顿酒店还举行了智能制造圆桌闭门讨论会。讨论会由李培根院士主持,主要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给智能制造带来了哪些机遇?”、“我们对于智能制造在未来的5年、10年和20年里有什么期望?”、“当前在智能制造的研究上有哪些挑战和机遇?”、“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数据建模、数据交流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这些领域中我们需要怎么协同合作?”四个议题展开。李培根院士指出,新兴技术的出现给智能制造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但是怎样将这些技术实现并广泛地用于制造行业是我们现在和将来要努力的方向。

6

图6 圆桌讨论会合影

经过两天时间的深入研讨,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的正式成立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将深化国内高等院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贡献力量。

7

图7 2018智能制造国际论坛合影

来源:e-works数字化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