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N

2024ICIM系列公益讲座第八讲:智能体与智能制造

2024-08-26

2024年8月25日,由国际智能制造联盟(ICIM)组织的 “全球视野下的智能制造:合作与共赢”系列专题讲座迎来了第八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沈卫明先生担任主讲嘉宾,以“智能体与智能制造”为主题,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讲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超三千名观众在线参与。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沈卫明

沈教授凭借其深厚的智能体研究经验,对智能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介绍。他深入分析了智能体及多智能体系统的区别,阐明了智能体的特性,并细致划分了智能体技术在机器级、车间/工厂级、企业级、供应链级和售后服务级五个层次的应用。沈教授认为,在设计和制造领域,智能体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软件系统,各个智能体相互进行通信合作,以解决超出单个软件系统能力的复杂问题。他指出,智能体分为物理性与功能性智能体,前者作为数字化大脑,对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物理制造资源进行管理;后者则用于故障排查和生产调度。同时他强调,在智能体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通常不会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来单独进行开发,而是视作更大规模、更复杂的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松散耦合的问题解决者网络,这些智能体通过交互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

沈教授表示,智能体的基本结构分为四层:顶层包含学习、控制、推理机制,另外三层负责感知外界输入,进行信息传输和命令执行,以及实现设备、人、物之间的交互。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这一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展,后来者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各种数据库、知识库和智能模型,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应用能力,但无论如何演变,这四层仍是智能体的核心基础。



智能体基本结构

沈教授指出,智能体具有自治性、主动性、协同性与容错自愈性等主要特点。智能体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动,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状态,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够不依赖外部推动,而是基于自身设定的目标或环境需求,自发地采取行动;能够通过相互通信来共享信息、协调行动;且多智能体系统内置自主组件,协同制造中遇故障亦能稳定运行,避免系统崩溃。


智能体容错和自愈性的体现

沈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智能体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包括shop floor管理、自动喷绘等。他表示,工业互联网技术为智能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体与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智能性的显著提升,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工业大模型与智能体的集成,是智能体的未来趋势。

讲座结尾,沈卫明教授与在线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对大家关心的“智能体商用化的案例有哪些?多工厂智能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智能体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等问题进行耐心回答。观众们纷纷表示,沈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他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本次在线讲座由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副秘书长、e-works数字化企业网CEO黄培博士主持,并与嘉宾进行互动研讨,为观众答疑解惑。

2024 ICIM系列讲座第八讲“智能体与智能制造”的圆满结束,这场充满智慧碰撞的盛会再次将大家引向了制造业智能化的前沿。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智能体发展路径的认识,更激发了行业内外对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无限热情与期待,为大家揭示了通过智能体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制造业将如何迈向更加高效、灵活、可持续的未来。